彭蠡湖
彭蠡大如何,滔滔衆流注。
沆漭失地隅,晶熒混天路。
遠嶼半明滅,洪濤競吞吐。
天吳與海若,紛錯萬靈寓。
風正當澄波,水碧斂暝霧。
一葦縱所如,萬頃疾如騖。
緬予海中人,汪洋歲幾度。
茲焉遠於役,浮槎亦吾素。
雖嗟行路難,頗解臨淵趣。
心賞對雲霞,俗態怯鷗鷺。
徙倚百感集,停橈日雲暮。
明發下大江,王程不可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彭蠡(péng lǐ):古代湖泊名,即今鄱陽湖。
- 沆漭(hàng mǎng):形容水面廣闊無邊。
- 天吳: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 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
- 一葦:比喻小船。
- 縱所如:任意行駛。
- 萬頃:形容水面極廣。
- 疾如騖(wù):形容船行迅速。
- 浮槎(chá):小船。
- 臨淵趣:面對深淵的樂趣。
- 徙倚(xǐ yǐ):徘徊,來回走動。
- 王程:指官方的行程。
翻譯
彭蠡湖是多麼廣闊,衆多河流匯聚於此。水面廣闊無邊,彷彿失去了陸地的界限,天空之路也顯得晶瑩混沌。遠處的島嶼時隱時現,巨大的海浪競相吞吐。水神天吳與海神海若,以及萬種生靈在此紛繁錯落。風正吹拂着平靜的水面,水色碧綠,夜霧收斂。我乘坐小船任意行駛,萬頃水面迅速掠過,如同野鴨般疾馳。我這個海中之人,每年都要經歷幾次這樣的汪洋。這次遠行,乘坐小船也是我的習慣。雖然感嘆旅途的艱難,但面對深淵的樂趣也頗多。心中欣賞着雲霞,俗世的憂慮卻害怕與鷗鷺相遇。徘徊間百感交集,停船時已是日暮。明天將順流而下,官方的行程不可停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彭蠡湖的壯闊景象和作者的深沉感慨。詩中,「彭蠡大如何,滔滔衆流注」開篇即展現了湖泊的廣闊與水流的洶涌,爲全詩奠定了宏大的基調。隨後,通過「沆漭失地隅,晶熒混天路」等句,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湖面的無邊無際和天空的混沌不清,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詩的後半部分則轉向抒情,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感慨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情感底蘊。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誨的其他作品
- 《 題伯兄文明精舍 》 —— [ 明 ] 王弘誨
- 《 仁化司馬明府邀遊錦石巖 》 —— [ 明 ] 王弘誨
- 《 聞雁 》 —— [ 明 ] 王弘誨
- 《 憨山上人渡海邀餘說法 》 —— [ 明 ] 王弘誨
- 《 外孫張穆叔從父命遠行至今半載杳無消息悵然感懷二首 》 —— [ 明 ] 王弘誨
- 《 陽江環翠堂中留題四首 》 —— [ 明 ] 王弘誨
- 《 再到山莊漫興 》 —— [ 明 ] 王弘誨
- 《 山癯老人九景詩和畢鬆坡大宰韻長林社諭 》 —— [ 明 ] 王弘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