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飲迂岡書院觀捕魚

葛衣閒看捕魚回,荔子池邊散綠苔。 芳草不知殘臘去,澹雲常帶惠風來。 樓臺瞑趁晴峯出,節候潛從泰運開。 欲作越南春吹曲,律聲先動隴頭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旦:指農曆新年第一天。
  •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衣服,這裏指穿着輕便的衣服。
  • 荔子池:種植荔枝的池塘。
  • 綠苔:生長在水邊或潮溼地方的綠色苔蘚。
  • 殘臘:指農曆年末,臘月即將結束。
  • 澹雲:淡淡的雲。
  • 惠風:和風,指溫和的風。
  • :日落,黃昏時分。
  • 節候:季節和氣候。
  • 泰運:指好運,吉祥的時期。
  • 越南春吹曲:可能指的是越南的一種春天吹奏的音樂。
  • 律聲:音樂的旋律。
  • 隴頭梅:隴山(今甘肅一帶)的梅花,這裏指春天的到來。

翻譯

穿着葛布衣服悠閒地看着捕魚歸來,荔枝池邊散佈着綠色的苔蘚。 不知芳草是否已隨殘臘而去,淡淡的雲朵常伴着和風而來。 樓臺在黃昏時分依稀可見晴朗的山峯,節氣的變化預示着好運的到來。 想要創作一首越南的春吹曲,音樂的旋律應先喚醒隴山頭的梅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旦時節的寧靜景象和詩人的閒適心情。詩中通過葛衣、荔子池、綠苔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恬淡與生機。芳草、澹雲、惠風的描繪,傳達了季節的更迭和春天的氣息。樓臺、晴峯、泰運的意象,則隱喻着新年的吉祥和希望。結尾的越南春吹曲和隴頭梅,不僅增添了異域風情,也預示着春天的到來和生命的復甦。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