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紀五子篇汪司馬道昆
德甫宦不達,銜飢臥西山。
散發聽樵歌,輕舠弄潺湲。
寧無臨川屐,不踏城市間。
舉世稱高節,吾獨嘆微言。
昔聞雙井徒,竭蹶趨險艱。
旦夕費雕鎪,不救岩石頑。
解曾一決之,濁流遂泛瀾。
左蠡稍自清,匡廬出孱顏。
遂令洪都瑟,疏越表三嘆。
正始豈必多,濫觴良亦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紀五子篇:此標題意爲重新記錄五位才子的篇章。
- 銜飢:指因貧困而飢餓。
- 散發:披散頭髮,形容放浪形骸,不拘小節。
- 輕舠:小船。
- 潺湲:水流聲。
- 臨川屐:指臨川(今江西撫州)的木屐,這裏可能指代一種地方特色的鞋子。
- 雙井徒:指在雙井(地名)勞作的人。
- 竭蹶:盡力奔跑,形容非常努力。
- 險艱:艱難險阻。
- 雕鎪:雕刻,這裏比喻辛苦勞作。
- 岩石頑:比喻頑固不化的人或事物。
- 解曾:指解決問題。
- 濁流:渾濁的水流,比喻混亂的局面。
- 泛瀾:波瀾泛起,比喻局勢動盪。
- 左蠡:地名,指左蠡湖。
- 匡廬:指廬山。
- 孱顏:形容山勢險峻。
- 洪都瑟:指洪都(今江西南昌)的瑟,瑟是一種古代樂器。
- 疏越:指瑟聲悠揚。
- 正始:指正確的開始。
- 濫觴:指事物的起源。
翻譯
德甫雖然官運不濟,卻寧願忍受飢餓,隱居在西山之中。他披散着頭髮,聽着樵夫的歌聲,駕着小船在潺潺流水間遊玩。他寧願穿着臨川的木屐,也不願踏足城市的繁華。世人皆稱讚他的高潔節操,我卻更感嘆他的微妙言辭。
曾經聽說雙井的勞作者,他們竭盡全力在艱難險阻中奔波。他們日夜辛勤勞作,卻無法改變岩石般的頑固。直到有人解決了問題,渾濁的水流纔開始泛起波瀾。左蠡湖的水稍稍變得清澈,廬山的山勢也顯得更加險峻。這使得洪都的瑟聲,在悠揚中流露出三重嘆息。正確的開始並不需要太多,但事物的起源確實也很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德甫隱居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其高潔不羣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詩中「散發聽樵歌,輕舠弄潺湲」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隱士逍遙自在的畫面。同時,通過對雙井徒勞無功的描述,以及對解決問題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改變現狀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讚美了隱士的高潔,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