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梓州牛頭寺
月去檐三尺,川雲入寺樓。
靈山頓離衆,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經誦若流。
窗閒二江冷,簾卷半空秋。
詔散鬆梢別,棋終竹節收。
靜增雙闕念,高並五翁遊。
鶴夢生紅日,雲閒鎖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亂廣文頭。
石室僧調馬,銀河客問牛。
曉樓歸下界,大地一浮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篆字(zhuàn zì):古代的一種字體,筆畫曲折,常用於印章。
- 詔散(zhào sàn):指皇帝的詔書解散或廢止。
- 雙闕(shuāng què):古代宮殿前的兩座樓閣,象徵皇權。
- 五翁(wǔ wēng):可能指五位高壽的老人,或五位賢人。
- 工部(gōng bù):古代官署名,主管工程建設。
- 廣文(guǎng wén):指廣博的文學知識。
- 石室(shí shì):指山中的石洞或石室,常用於修煉或隱居。
- 銀河(yín hé):即天河,銀河系。
- 浮漚(fú ōu):水面上漂浮的泡沫,比喻世事無常。
翻譯
月亮離檐三尺高,川雲飄入寺樓中。 靈山遠離塵囂,星宿稀疏不多。 篆字焚燒初缺,翻經誦讀如流水。 窗前二江水冷,簾卷半空秋意濃。 詔書解散鬆梢別,棋局終了竹節收。 靜思雙闕之念,高遊五翁之境。 鶴夢生於紅日,雲閒鎖住梓州。 望空工部之眼,搔亂廣文之頭。 石室僧人調馬,銀河客人問牛。 曉樓歸於下界,大地如一浮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夜宿於梓州牛頭寺的景象,通過月、雲、山、星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篆字焚初缺,翻經誦若流」展現了寺院的靜謐與僧侶的虔誠。後文通過「詔散」、「棋終」等詞,隱喻世事無常,而「雙闕念」、「五翁遊」則表達了詩人對高遠境界的嚮往。結尾的「大地一浮漚」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超然態度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