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送涼州刺史

· 李洞
寵餞西門外,雙旌出漢陵。 未辭金殿日,已夢雪山燈。 地遠終峯盡,天寒朔氣凝。 新年行已到,舊典聽難勝。 吏掃盤雕影,人遮散馬乘。 移軍駝馱角,下塞掾河冰。 獵近昆崙獸,吟招磧石僧。 重輸右藏實,方見左車能。 兵聚邊風急,城寬夜月澄。 連營煙火嶺,望詔幾回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寵餞(chǒng jiàn):皇帝的特別恩賜和餞行。
  • 雙旌(shuāng jīng):古代官員出行時所用的兩面旗幟,象徵官職。
  • 漢陵:指漢朝的陵墓,這裏泛指古代帝王陵墓。
  • 金殿:指皇宮中的大殿,象徵朝廷。
  • 雪山燈:指邊遠地區的燈火,象徵邊疆的艱苦。
  • 朔氣(shuò qì):北方的寒氣。
  • 舊典:舊時的典章制度。
  • 盤雕(pán diāo):盤旋的鷹鵰,這裏指邊疆的警戒。
  • 散馬乘(sàn mǎ chéng):分散的馬隊,指邊防的騎兵。
  • 駝馱角(tuó tuó jiǎo):駝隊,指邊疆的運輸。
  • 掾河冰(yuàn hé bīng):指在冰凍的河面上行走,形容邊疆的艱苦。
  • 昆崙獸(kūn lún shòu):崑崙山的野獸,泛指邊疆的野生動物。
  • 磧石僧(qì shí sēng):沙漠中的僧人,指邊疆的宗教人士。
  • 右藏(yòu cáng):指邊疆的財寶或資源。
  • 左車能(zuǒ chē néng):指邊疆的軍事才能。
  • 邊風急:邊疆的風勢猛烈。
  • 夜月澄:夜晚的月亮明亮清晰。
  • 煙火嶺:指邊疆的烽火臺。
  • 望詔(wàng zhào):期待皇帝的詔令。

翻譯

皇帝特別恩賜在城西門外爲你餞行,你帶着雙旌前往漢陵。 雖然還未辭別金殿,但已夢見邊疆雪山的燈火。 地勢遙遠,山峯最終消失,天寒地凍,北方的寒氣凝結。 新年已經到來,但舊時的典章制度難以適應。 邊疆的警戒如盤旋的鷹鵰,人們守護着分散的馬隊。 移動軍隊到駝隊所在的地方,下到冰凍的河面。 在崑崙山附近狩獵野獸,吟詠招待沙漠中的僧人。 邊疆的財寶和資源充實,方顯出邊疆的軍事才能。 兵力聚集,邊風猛烈,城池寬闊,夜月明亮。 連綿的烽火臺在煙火嶺上,期待着皇帝的詔令,多次登高望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涼州刺史出行的場景,通過對邊疆艱苦環境的描寫,展現了刺史的責任與使命。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雪山燈」、「朔氣凝」、「掾河冰」等,生動地勾勒出了邊疆的荒涼與嚴酷。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刺史的期望和對邊疆安寧的嚮往,體現了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賈島爲詩,鑄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遊蜀卒。有詩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