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指奉命作詩與別人相唱和。
- 相國:古代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
- 臨戎:指親臨戰場。
- 帝京:指京城。
- 擁麾:手持旌旗,指揮軍隊。
- 持節:古代使臣出使時持的憑證,這裏指持節出征。
- 橫行:指縱橫馳騁,無所阻擋。
- 劍閣:地名,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古代爲軍事要地。
- 巴江:指巴蜀地區的江河。
- 洗兵:指戰鬥結束後清洗兵器。
- 徵蓋:指出徵時使用的帳篷。
- 去旌:指離去的旗幟。
- 蜀城:指蜀地的城市。
- 持衡:保持平衡,這裏指保持國家的穩定。
翻譯
相國親臨戰場告別京城,手持旌旗和節杖遠征縱橫馳騁。 早晨登上劍閣,雲霧隨着馬蹄飄動,夜晚渡過巴江,雨水洗刷着兵器。 山間萬朵山花迎接出徵的帳篷,河邊千條柳枝輕拂着離去的旗幟。 暫時到達蜀地城市應計算日子,必須知道明君正等待着保持國家的穩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相國出征的壯麗場景,通過「劍閣」、「巴江」等地的描繪,展現了征途的艱險與壯闊。詩中「山花萬朵」、「川柳千條」等自然景象的融入,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美感。結尾提到「明主待持衡」,表達了對國家穩定的期望和對明君的忠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岑參詩歌的雄渾與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