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此詩是大呂五年(851) 李商隱赴東川幕府途中所作,描寫蜀地這樣一個地方有多種人傑地靈的盛跡可寫,李商隱只選了井宿,天彭闕,劍山,夔江石,雪嶺鬆,石牛道來寫。他的選材是完全爲“不要妄圖憑藉形勢險要的蜀中進行割據分裂國家”這個主題服務的。選材可謂精當,描寫可謂生動,角度可謂獨特,立意可謂深刻,評論可謂精闢,令人歎爲觀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井絡(jǐng luò):井宿的分野,指蜀地。
- 天彭:山名,在今四川彭州市。
- 漫誇(màn kuā):隨意誇贊。
- 劍爲峰:形容山峰如劍。
- 陣圖:指諸葛亮的八陣圖。
- 燕江石:燕子江中的石頭,燕子江是四川的一條江。
- 邊柝(biān tuò):邊防的更柝,指邊防。
- 雪嶺松:雪嶺上的松樹,雪嶺是四川的一座山。
- 杜宇:古代蜀國的君主,傳說死後化爲杜鵑。
- 先主:指劉備。
- 真龍:古代稱皇帝爲真龍天子。
- 奸雄輩:指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人物。
- 金牛:指蜀道,古代由陝西入四川的通道。
繙譯
蜀地的井宿和天彭山倣彿盡在掌握之中,人們隨意誇贊那裡的山峰如劍般險峻。 東邊,諸葛亮的八陣圖在燕子江的石頭上聚集;西邊,邊防的更柝懸掛在雪嶺的松樹上。 可歎那故去的蜀國君主已化作杜鵑,而劉備或許真的是真龍天子。 將來要告誡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人物,不要沿著金牛道去追尋舊日的蹤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蜀地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的描繪,表達了對蜀地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井絡天彭”、“劍爲峰”等詞句,既展現了蜀地的地理特征,又隱喻了其歷史上的戰亂與變遷。後兩句則通過歷史人物的對比,暗示了對現實政治的警示,告誡那些有野心的政治人物不要重蹈覆轍,躰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現實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