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
花時隨酒遠,雨後背窗休。
冷暗黃茅驛,暄明紫桂樓。
錦囊名畫掩,玉局敗棋收。
何處無佳夢,誰人不隱憂。
影隨簾押轉,光信簟文流。
客自勝潘岳,儂今定莫愁。
固應留半燄,回照下幃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皎潔(jiǎo jié):明亮潔白。
- 煎熬(jiān áo):痛苦地忍受或經歷。
- 花時:花開時節。
- 背窗:背對窗戶。
- 黃茅驛:古代驛站名,此處指荒涼之地。
- 暄明(xuān míng):溫暖明亮。
- 紫桂樓:華美的樓閣。
- 錦囊:用錦緞製成的袋子,常用來裝重要物品。
- 玉局:指棋盤。
- 敗棋:輸掉的棋局。
- 隱憂(yǐn yōu):內心的憂慮。
- 簾押(lián yā):用來壓住簾子的物品。
- 光信:光線的傳播。
- 簟文(diàn wén):竹蓆上的花紋。
- 潘岳:西晉文學家,此處指美男子。
- 儂(nóng):你,古時吳語中的「你」。
- 半燄(bàn yàn):半明半暗的光。
翻譯
明亮潔白永不疲倦,自我尋求痛苦也是自願。花開時節隨酒遠行,雨後背對窗戶休息。 在荒涼的黃茅驛感到寒冷,在華美的紫桂樓享受溫暖明亮。錦囊中的名畫被遮掩,玉局上的敗棋被收起。 何處沒有美好的夢境,誰人沒有內心的憂慮。影子隨着簾押轉動,光線沿着竹蓆花紋流動。 客人自比潘岳更勝一籌,我現在定然無憂無慮。應該留下半明半暗的光,回照下幃時的羞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明亮與昏暗、繁華與荒涼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中「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展現了詩人對光明的追求和對苦難的接受,體現了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後文通過對不同環境的描繪,進一步以物喻人,抒發了對人生境遇的感慨。結尾處的「固應留半燄,回照下幃羞」則巧妙地以光影變化暗示了內心的微妙情感,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世界和對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