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春

一桃復一李,井上佔年芳。 笑處如臨鏡,窺時不隱牆。 敢言西子短,誰覺宓妃長。 珠玉終相類,同名作夜光。
拼音

注釋

判:評判。《羯鼓錄》載,明皇遊別殿,柳、杏將吐,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爲他判斷之乎!”此戲作煙花月旦評。新注:這裏應該是圖書校點的時候犯了錯誤,根據《羯鼓錄》可得出這裏“判”的意思應該爲欣賞。所以,“判春”的意思應該爲欣賞春天,而不是評判春天,且李商隱通篇未表明評判之意。 《古樂府》:“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 笑:指花開。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此女登牆窺臣三年。”不隱牆,言其無害羞之態。 宋玉《神女賦》:“稼不短,纖不長。”新注:這裏也可能是圖書校點的時候犯了錯誤,“稼不短,纖不長”應該爲“穠不短,纖不長”。在《神女賦》中是形容神女的衣裙非常合身,胖瘦高矮合度。這裏短爲矮的意思,長爲高的意思。 《文選·西都賦》李善注:“夜光爲珠玉之通稱,不專系之於珠,系之於璧。故鄒陽有日‘夜光之璧’,劉現又曰‘夜光之珠’。”

這首詩可能表達了苛求得到皇室任用而又不得之情,或者表達了對損人利己的人的一種批判。

賞析

“桃樹挨着李樹,在露井上佔據着美好的春光”,首聯的含義貌似描繪着好風光。 頷聯中“花開的地方就像對着鏡子,窺探着人們毫不隱藏”,到這裏只能說出春光之美得不隱藏而仍然不能讀出李商隱到底表達是何意。 接看頸聯“要是敢說西子長得矮的話,就沒人會覺得宓妃長得高了”,西施與宓妃都是著名的美女。這裏的意思就是說,兩個東西都是美的,既然一個美另一個也美,一個醜另一個也醜之意。這裏讓人想起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也許詞人借的就是李這首詩。 再來看尾聯,尾聯明確的表達詩人要說東西,這裏可以參看李商隱《錦瑟》的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珠有淚”、“玉生煙”喻指對曾經滄海的美好戀情的追憶總是伴隨着孕育珍珠般痛苦的淚水和藍田雲煙一樣的迷離。那麼既然在李商隱的眼中珠、玉都是相同的,就可以比之前三聯中的桃樹與李樹,西子與宓妃。尾聯表面含義是“不管是明珠還是明玉都被稱作夜光珠”,那麼表意就很明確了。 從首聯的引出桃李關係,頷聯寫出桃李表現,頸聯把西子與宓妃作比,這樣就更好得說明珠玉的相類,手法着實高超,表現方法着實迷離。難怪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 最後,這首詩我認爲可能是在責備唐皇室或者對於損人利己之人的一種批判。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所以李商隱數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所以他認爲既然是同宗,那麼皇室富達了自己也應該富達了,我們都是出自一根。李鬱郁不得志很有可能就會靠着這樣來發泄。。。。。。 那麼,也有可能是在說損人利己的人。因爲這些功績都是我們共同獲得的,你一個人邀功就顯得太不仁義。但可能又無法直說,只能以欣賞春景來得以解脫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佔年芳:預示著一年的美好時光。
  • 臨鏡:對著鏡子,形容笑容清晰可見。
  • 窺時:媮看的時候。
  • 不隱牆:沒有牆遮擋,形容看得清楚。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宓妃:古代神話中的美女,洛水之神。
  • 珠玉:比喻珍貴美好的事物。
  • 夜光:指夜明珠,傳說中能在夜間發光的美玉。

繙譯

一棵桃樹和一棵李樹,在井邊預示著一年的美好時光。 笑起來時如同對著鏡子,清晰可見;媮看時沒有牆遮擋,看得清楚。 敢於直言西施的不足,誰又能察覺宓妃的短処。 珠玉終究是相似的,它們同名被稱爲夜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桃李、鏡中笑、無牆窺等意象,巧妙地表達了美的多樣性和相對性。詩中“笑処如臨鏡”與“窺時不隱牆”形成對比,既展現了美的清晰,又暗示了美的無処不在。後兩句通過比較西施和宓妃,以及珠玉的比喻,強調了美的主觀性和相對性,表達了詩人對美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

李商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