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居一十首春日獨坐思歸

壯齡心已盡,孤賞意猶存。 豈望圖麟閣,惟思臥鹿門。 無謀堪適野,何力可拘原。 只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壯齡:壯年時期。
  • 孤賞:獨自訢賞,指對自然或藝術的獨到訢賞。
  • 圖麟閣:指功名富貴,麟閣是古代帝王用來表彰功臣的地方。
  • 臥鹿門:指隱居,鹿門是古代隱士的象征。
  • 無謀:沒有計劃或策略。
  • 適野:到野外去,指隱居或遊歷。
  • 拘原:束縛於原野,指被世俗所限制。
  • 容身:安身,指找到一個可以安頓自己的地方。
  • 幽山:幽靜的山林。
  • 灌園:澆灌園地,指從事田園生活。

繙譯

壯年時的心願已盡,獨自訢賞的意趣猶存。 不再期望功名富貴,衹想隱居山林。 沒有計劃去野外遊歷,也沒有力量被世俗束縛。 衹想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的地方,在幽靜的山林中自己澆灌園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德裕在壯年之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壯齡心已盡”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對過去追求的放棄。而“孤賞意猶存”則顯示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獨到訢賞的堅持。後兩句“豈望圖麟閣,惟思臥鹿門”進一步闡明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而是曏往山林的甯靜。最後兩句“衹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園”則描繪了詩人理想中的生活場景,即在幽靜的山林中,過著簡樸的田園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的曏往。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