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廢宅

人生當貴盛,修德可延之。 不慮有今日,爭教無破時。 蘚斑題字壁,花髮帶巢枝。 何況蒿原上,荒墳與折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蘚斑:苔蘚的斑點,這裡指苔蘚覆蓋的痕跡。
  • 蒿原:長滿蒿草的平原,常用來形容荒涼的墓地。

繙譯

人生在世,應儅追求富貴榮華,但脩德行善可以延長這份榮耀。 未曾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衰敗,又怎會預料到沒有破敗的時刻。 牆壁上苔蘚覆蓋的斑點下,依稀可見題寫的字跡,花兒在枯枝上綻放。 更不用說那長滿蒿草的平原上,荒涼的墳墓和斷裂的石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人生貴盛與衰敗的景象,表達了世事無常、榮華易逝的感慨。詩中“蘚斑題字壁,花發帶巢枝”描繪了廢宅的荒涼景象,而“何況蒿原上,荒墳與折碑”則進一步以荒墳折碑象征人生的終極歸宿,強化了詩的主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洞察和對脩德延壽的深切期望。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