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友人罷舉赴交趾辟命

罷卻名場擬入秦,南行無罪似流人。 縱經商嶺非馳驛,須過長沙吊逐臣。 舶載海奴鐶硾耳,象駝蠻女綵纏身。 如何待取丹霄桂,別赴嘉招作上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罷卻:放棄。
  • 名場:科擧考試的考場,也泛指名利場。
  • :打算。
  • :指長安,唐代科擧考試的主要地點。
  • 流人:被流放的人。
  • 馳驛:古代官吏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驛站供給夫馬糧食,兼程而進,稱馳驛。
  • :祭奠死者或對遭到喪事的人家、團躰給予慰問。
  • 逐臣:被貶謫的官員。
  • 舶載:用船運輸。
  • 海奴:指海邊的奴隸。
  • 鐶硾耳:一種耳飾,這裡指海奴的裝飾。
  • 象駝:大象和駱駝,這裡指蠻女的交通工具。
  • 蠻女:指南方邊遠地區的女子。
  • 綵纏身:用彩色絲帶纏繞身躰,這裡指蠻女的服飾。
  • 丹霄桂:指高官顯爵。
  • 嘉招:美好的邀請。
  • 上賓:尊貴的客人。

繙譯

放棄了科擧考試,打算前往長安,南行竝非有罪而被流放。 即使經過商嶺也不是爲了急速趕路,必須經過長沙去祭奠那些被貶謫的官員。 船上載著戴著耳飾的海邊奴隸,大象和駱駝上坐著身著彩色絲帶服飾的南方女子。 如何等待那高官顯爵的到來,別再接受美好的邀請,作爲尊貴的客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放棄科擧考試,選擇南行的理解與祝福。詩中,“罷卻名場擬入秦”一句,既表明了友人的決定,也隱含了對友人放棄名利場的贊賞。後文通過對南行途中景象的描繪,如“舶載海奴鐶硾耳,象駝蠻女綵纏身”,展現了異域風情,同時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不同尋常。結尾的“如何待取丹霄桂,別赴嘉招作上賓”則表達了對友人未來可能獲得更高榮譽的期待,以及對其不再接受普通邀請,成爲尊貴客人的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選擇的尊重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