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門致書遠及山居因獻之

時難轉覺保身難,難向師門欲繼顏。 若把白衣輕易脫,卻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劍戟爭雄地,道在乾坤未喪間。 必許酬恩酬未晚,且須容到九華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恩門:指對自己有恩的師門。
  • 致書:寫信。
  • 繼顏:繼承師門的教誨或傳統。
  • 白衣:指平民或未得功名時的身份。
  • 青桂:比喻高貴的地位或官職。
  • 劍戟爭雄地:比喻充滿競爭和鬥爭的環境。
  • 乾坤未喪間:指天地間,比喻廣闊的世界。
  • 酬恩:報答恩情。
  • 九華山:山名,位於今安徽省,這裏可能指詩人的隱居之地。

翻譯

在這個艱難的時代,保持自身清白變得異常困難,我難以向師門表達繼承其教誨的決心。如果輕易放棄平民的身份,那獲得高貴的地位也只是偶然。我身處充滿競爭和鬥爭的環境,但我的道義信念在廣闊的天地間未曾喪失。我必定會報答師門的恩情,而且我希望能夠到達九華山,那裏的寧靜或許能給我帶來慰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杜荀鶴在動盪時代中保持個人操守的艱難,以及對師門恩情的深切感激。詩中,「白衣」與「青桂」的對比,突顯了詩人對於名利的淡泊態度,而「劍戟爭雄地」與「乾坤未喪間」則展現了詩人身處複雜環境中的堅定信念。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來能夠報答恩情並尋求心靈安寧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堅定的道義立場。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