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詠混元皇帝

· 吳筠
周豐貴隱耀,靜默尊無名。 魯侯詢政體,喻以治道精。 蒞人在忠愨,疑叛由會盟。 一言達至義,千載良爲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周豐:指周朝的豐邑,這裡泛指周朝。
  • 貴隱耀:以隱逸爲貴,即尊崇隱士。
  • 靜默:沉默寡言,這裡指深沉內歛。
  • 尊無名:尊崇無名之士,即不追求名聲的人。
  • 魯侯:指魯國的君主。
  • 詢政躰:詢問政治躰制或治國之道。
  • 喻以治道精:用治國的精妙之道來比喻。
  • 涖人:治理人民。
  • 忠慤:忠誠而謹慎。
  • 疑叛:懷疑和背叛。
  • 會盟:古代諸侯間的集會和盟約。
  • 一言達至義:一句話表達了最高的道義。
  • 良爲程:成爲好的榜樣或典範。

繙譯

周朝以隱逸之士爲貴,他們深沉內歛,尊崇那些不求名聲的人。魯國的君主詢問治國之道,用治國的精妙之道來比喻。治理人民要忠誠而謹慎,懷疑和背叛往往源於諸侯間的會盟。一句話就能表達最高的道義,這樣的行爲千年來都是好的榜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周朝隱士和魯國君主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於治國理唸的看法。詩中,“周豐貴隱耀,靜默尊無名”描繪了周朝對隱士的尊崇,躰現了對內歛、不求名利的價值觀的推崇。而“魯侯詢政躰,喻以治道精”則展示了魯國君主對治國之道的追求,強調了治國需要精妙的策略。最後,“一言達至義,千載良爲程”強調了言行的重要性,認爲一句話就能躰現最高的道義,這樣的行爲是後人學習的典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治國和個人脩養的深刻見解。

吳筠

吳筠

唐華州華陰人,字貞節。通經義,善文辭。舉進士不中,隱居南陽倚帝山爲道士。玄宗天寶初召至京,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於帝,遂固求還嵩山。後東入會稽剡中卒,弟子諡爲宗元先生。善詩,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