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華嚴寺瑰公禪房

· 岑參
寺南幾十峯,峯翠晴可掬。 朝從老僧飯,昨日崖口宿。 錫杖倚枯鬆,繩牀映深竹。 東溪草堂路,來往行自熟。 生事在雲山,誰能復羈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錫杖(xī zhàng):僧人所持的手杖,其頂端有錫環。
  • 繩牀:又稱胡牀,一種簡易的坐具,用繩索編織而成。
  • 生事:生活事務,指日常生活的種種。
  • 羈束(jī shù):束縛,限制。

翻譯

華嚴寺南邊有幾十座山峯,山峯上的翠色在晴朗的日子裏彷彿可以捧起來。早晨我跟隨老僧人一起吃飯,昨天晚上在崖口住宿。僧人的錫杖靠在枯鬆上,繩牀則映襯在茂密的竹林中。通往東溪草堂的路,我來來往往已經非常熟悉。我的生活事務都在這雲山之間,誰能再次將我束縛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岑參在華嚴寺附近山中的生活情景。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如「峯翠晴可掬」,展現了山中的清新與寧靜。同時,通過與老僧共餐、崖口宿夜的敘述,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由的渴望。最後兩句「生事在雲山,誰能復羈束」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不願受世俗束縛,嚮往自然與自由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岑參詩歌中常見的超脫與豁達。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