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唐塞下曲九首

大漠陰山外,霜天氣候殊。 陰沙明遠燐,寒日慘窮廬。 北闕無來使,中原少得書。 凱歌今未奏,壯士誓捐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陰山:指北方的山脈。
  • 燐(lín):指燃燒的火光。
  • 廬:指簡陋的房屋。
  • 北闕:指北方的皇宮。
  • 中原:指中部地區,即中原地區。

翻譯

在大漠的陰山之外,天氣寒冷異常。 陰沙中閃爍着遠方的火光,寒日裏貧困的房屋顯得更加淒涼。 北方的皇宮沒有使者前來,中原地區缺少消息傳達。 凱歌至今還未奏響,壯士們立誓要捨身奉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邊疆的荒涼和貧困,表現了壯士們爲國捐軀的決心和意志。作者通過對大漠陰山、陰沙明燐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北方邊疆的荒涼和寒冷,同時也表達了對中原地區消息傳達不暢的擔憂和對國家興旺的期盼。整體氛圍淒涼而壯志凌雲,展現了壯士們不畏艱險,誓死捍衛國家的決心。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