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嫋歌四首

有粟不舂附杵臼,有女不嫁問媒婦。 長安車馬自朝暮,若個路歧不走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粟(sù):古代一種穀物,類似小麥。
  • 附(fù):附著,指粟米沒有被放入磨中磨成粉。
  • 杵(chǔ):磨穀子的器具。
  • 附杵臼:指粟米沒有被磨成粉的狀態。
  • 問媒婦:指詢問媒人的女子。

繙譯

有粟米不被磨成粉附著在磨杵上,有女子不嫁給媒人介紹的男子。 長安的車馬從早到晚都在奔波,好像是一條路上沒有岔路口一樣不會走錯方曏。

賞析

這首詩以“捉裊歌”爲題,表現了古代社會中的一些常見情景。詩中通過對粟米未被磨成粉和女子不嫁媒人介紹的男子的比喻,暗示了人們應該珍惜機會,不要錯失良緣。同時,描述了長安繁忙的景象,暗示人生路途中要謹慎選擇,不要走錯方曏。整首詩簡潔明了,意境深遠,寓意深刻。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