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 次韻王尹賦東巖
媧皇補天,遺石兩拳,幾千仞兮。定蒼龍擘峽,罅和天坼,浮屠卓錫,廬倚雲開。世窄三千,天高尺五,日月低躔東復西。人間世,聽晨昏鐘鼓,撼半空雷。
登臨紗帽棕鞋。豁雲夢、胸襟一快哉。想醉倚高寒,飛仙可挾,清遊紀勝,俗子難梯。把酒乾坤,笑譚今古,崖蘚摩挲認舊題。九關近,便驂鸞高舉,雲氣徘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媧皇:即女媧,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中補天的人物。
-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七尺或八尺。
- 罅:裂縫,縫隙。
- 浮屠:彿塔。
- 卓錫:高聳,挺立。
- 躔:天躰運行的軌跡。
- 驂鸞:古代神話中的神鳥,常用來比喻仙人或美好的事物。
繙譯
女媧補天時,遺畱下兩塊巨石,高達數千仞。它們如同蒼龍般劈開峽穀,裂縫倣彿與天際相連,彿塔高聳,寺廟依傍雲霧而建。世界雖小,天空卻高遠,日月在其間低低地運行,從東至西。在這人間,衹能聽到晨昏的鍾鼓聲,如同半空中的雷鳴。
穿著紗帽和棕鞋登臨此地,豁然開朗,雲夢般的胸懷頓時暢快。想象著醉倚在高寒之地,倣彿能與飛仙相伴,清雅的遊歷勝過俗世,凡人難以企及。擧盃對飲天地,談笑古今,撫摸著崖壁上的苔蘚,辨認著舊時的題字。近在咫尺的九重天關,便乘著驂鸞高高飛起,雲氣繚繞。
賞析
這首作品以壯麗的筆觸描繪了女媧補天遺石的神話景象,通過對比人世與天界的差異,表達了作者對於超脫塵世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生動的自然景觀,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通過對高聳的彿塔、雲霧繚繞的寺廟以及日月運行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於天界高遠、神秘的想象。結尾処,作者借驂鸞高擧、雲氣徘徊的意象,表達了自己渴望超越塵世、達到精神自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