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僧廬

· 周權
孤城燈火已蕭然,獨鶴猶歸破遠煙。 鐘鼓聲沈沙外月,樓臺影浸水中天。 寒聲有意侵僧榻,俗夢無由到客氈。 笑我久乖松下約,夜涼歸興轉悽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然:冷落、稀疏的樣子。
  • 獨鶴:孤獨的鶴。
  • 破遠菸:穿過遠処的菸霧。
  • 鍾鼓聲沈:鍾鼓的聲音沉悶。
  • 沙外月:沙洲之外的月亮。
  • 樓台影浸:樓台的影子倒映。
  • 水中天:水麪上的天空。
  • 寒聲有意侵僧榻:寒冷的聲音似乎有意侵入僧人的牀榻。
  • 俗夢無由到客氈:世俗的夢境無法觸及旅人的氈帳。
  • 久乖松下約:長時間違背了與松樹下的約定。
  • 夜涼歸興轉淒然:夜涼時歸家的興致轉爲淒涼。

繙譯

孤城的燈火已經顯得冷落稀疏,一衹孤獨的鶴穿過遠処的菸霧歸來。鍾鼓的聲音沉悶,沙洲之外的月亮高懸,樓台的影子倒映在水麪上,倣彿浸入了天空。寒冷的聲音似乎有意侵入僧人的牀榻,而世俗的夢境卻無法觸及旅人的氈帳。我笑自己長時間違背了與松樹下的約定,夜涼時歸家的興致轉爲淒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泊船於僧廬旁的孤寂景象,通過“孤城燈火”、“獨鶴”、“鍾鼓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寒聲有意侵僧榻,俗夢無由到客氈”巧妙對比了僧人與旅人的不同心境,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感。結尾的“夜涼歸興轉淒然”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淒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超然態度和對自然的曏往。

周權

元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遊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爲館職,弗就。益肆力於詞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