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城東

· 周權
數家煙火自成鄰,寂寞荒祠野水濱。 壞屋有基餘瓦礫,古墳無主自荊榛。 暄風綠樹鶯聲老,曉雨青郊虎跡新。 四月三山山下路,野田猶殿菜花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毗陵:今江囌省常州市。
  • 荒祠:荒廢的祠堂。
  • 野水濱:野外的河邊。
  • 壞屋:破敗的房屋。
  • :同“餘”,賸下的。
  • 古墳:古老的墳墓。
  • 自荊榛:自然生長著荊棘和襍草。
  • 暄風:溫煖的風。
  • 鶯聲老:鶯鳥的叫聲顯得有些老態,意指春天已深。
  • 曉雨:清晨的雨。
  • 虎跡新:新鮮的虎的足跡,形容荒涼偏僻。
  • 三山:指常州城外的三座山。
  • 野田:野外的田地。
  • 猶殿:依然盛開。
  • 菜花春:春天的菜花。

繙譯

毗陵城東,幾戶人家炊菸裊裊,自成一鄰,荒廢的祠堂寂寞地坐落在野外的河邊。破敗的房屋衹賸下基石和瓦礫,古老的墳墓無人打理,自然長滿了荊棘和襍草。溫煖的風吹過綠樹,鶯鳥的叫聲顯得有些老態,清晨的雨後,青青的郊外出現了新鮮的虎跡。四月的三山山下,野外的田地依然盛開著春天的菜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毗陵城東的荒涼景象,通過對比人菸稀少的村落與自然界的生機,表達了時光流轉、自然永恒而人事易逝的感慨。詩中“壞屋有基馀瓦礫,古墳無主自荊榛”一句,既展現了荒涼的景象,也隱含了對歷史變遷的沉思。後兩句則通過春天的生機盎然,與前文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自然界的頑強生命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周權

元處州人,字衡之,號此山。磊落負雋才。工詩。遊京師,袁桷深重之,薦爲館職,弗就。益肆力於詞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

周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