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盛秀才

· 明本
風月何緣事苦吟,擬將英譽壓雞林。 幾回立盡三更月,一字搜空萬劫心。 夢裏忽驚霜入鬢,梅邊不覺淚沾襟。 可憐半世聰明種,甘爲浮詞又陸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月:指自然景色,也常用來指代詩文中的意境。
  • 苦吟:指刻苦吟詠,形容作詩的艱辛。
  • 英譽:美好的名聲。
  • 雞林:古地名,這裏可能指代邊遠之地,或泛指偏遠的地方。
  • 搜空:形容搜尋詩句的艱辛,意指費盡心思。
  • 萬劫:佛教用語,指極長的時間,這裏形容時間的久遠。
  • 霜入鬢:比喻年老,頭髮變白。
  • 梅邊:梅花旁邊,常用來象徵高潔或孤寂。
  • 淚沾襟:淚水沾溼了衣襟,形容悲傷至極。
  • 浮詞:指華而不實的言辭。
  • 陸沈:比喻沉淪,不得志。

翻譯

風月與何事有關,爲何要苦苦吟詠?我只想用我的名聲壓倒那些偏遠之地的人。多少次我站在三更的月光下,費盡心思搜尋一個字,彷彿要搜空萬劫的心思。夢中突然驚覺霜已染白我的鬢髮,梅花旁不覺間淚水沾溼了我的衣襟。可憐我這半世聰明的人,甘願爲那些華而不實的言辭而沉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執着與艱辛,以及對年華老去和才華未被充分認可的感慨。詩中「風月何緣事苦吟」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詩歌的熱愛,也透露出其對詩歌創作的自我質疑。後文通過「霜入鬢」、「淚沾襟」等意象,深刻描繪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對年華流逝和才華被埋沒的無奈與哀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明本

元僧。杭州新城人,號中峯,俗姓孫。仁宗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