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對梅
疏枝冷蕊,臘前時初破。年後纔多玉妃墮。問梅軒白髮,寂對空株,期三百六十,誰同幽坐。
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緇塵素衣涴。當盛暑展圖看,遽失炎蒸,甚欲摘傾筐三個。又卻被、旁人勸休休,怕他日鹽羹,鳳毛無和。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臘前時初破:臘月之前,梅花開始開放。
- 玉妃墮:比喻梅花如玉般潔白,似妃子般優雅地落下。
- 梅軒白髮:梅軒,指種有梅花的軒亭;白髮,比喻梅花。
- 寂對空株:寂靜地對着無花的梅樹。
- 期三百六十:一年三百六十日,意指整年。
- 孔方兄:指銅錢,此處比喻畫中的梅花。
- 半幅溪藤:半幅畫,溪藤指畫紙。
- 貌出緇塵素衣涴:形容畫中的梅花形象生動,如同穿着素淨衣服的女子被塵埃沾染。
- 炎蒸:酷熱的天氣。
- 甚欲摘傾筐三個:非常想要摘下三朵梅花。
- 旁人勸休休:旁人勸說不要摘。
- 怕他日鹽羹,鳳毛無和:擔心將來沒有好的梅花來調味,比喻珍貴的東西難以替代。
翻譯
梅花在臘月前初綻,潔白如玉的梅花在年後紛紛落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梅軒中靜靜地對着空無一花的梅樹,期待着一年三百六十天,有誰能與我一同在這幽靜中坐着。
銅錢般的梅花在半幅畫紙上,形象生動,如同穿着素淨衣服的女子被塵埃沾染。在盛夏時節展開這幅畫看,突然感覺酷熱的天氣消失了,非常想要摘下三朵梅花。但又有人勸我不要摘,擔心將來沒有好的梅花來調味,珍貴的東西難以替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深情和對幽靜生活的嚮往。詩中「玉妃墮」、「梅軒白髮」等詞句,形象地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孤獨,而「期三百六十,誰同幽坐」則透露出作者對陪伴的渴望。後半部分通過畫中梅花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梅花的珍視,以及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留戀和保護意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姚燧的藝術魅力。

姚燧
元洛陽人,字端甫,號牧庵。姚樞侄。早年喪父,由伯父姚樞撫養。爲許衡弟子。初以薦爲秦王府文學。武宗至大間歷官至集賢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爲文閎肆該洽,有西漢風。卒諡文。有《牧庵集》。
► 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