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曲

吳王張高宴,臺下閱犀兵。 高臺三百里,不見越王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臺:指蘇州的臺閣,這裏特指吳王夫差的宮殿。
  • 吳王:指春秋時期吳國的君主夫差。
  • 張高宴:舉行盛大的宴會。
  • 犀兵:指裝備精良的士兵,這裏比喻吳國的軍隊。
  • 三百里:誇張地形容高臺的廣闊。
  • 越王城:指越國的都城,越國與吳國是春秋時期的敵對國家。

翻譯

吳王夫差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在臺下檢閱着裝備精良的士兵。 這座高臺廣闊達三百里,卻看不見越國的都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吳王夫差在高臺上舉行宴會並檢閱軍隊的場景,展現了吳國的強盛和夫差的自信。詩中「高臺三百里」一句,運用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高臺的宏偉,同時也暗示了吳國的勢力範圍。然而,「不見越王城」則隱含了吳國雖強,但仍未能征服敵國越國的意味,預示了吳國未來的命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吳國盛況的描繪,折射出歷史的滄桑和戰爭的無常。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