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山張國寶府掾美歸

三山星斗高貼天,三山潮汐走百川。張公平生飲中仙,襟度脫落神飄然。 三山神人不敢友,天風吹度金鰲顛。掃清案牘待明月,平鋪綠水栽紅蓮。 公庭無人山色落,時有雙燕歸簾前。樵溪夜雨深一尺,城外明朝翠如織。 春歸草木不可遮,黯澹已作離別色。離別兮奈何,若有人兮佩女蘿。 公不顧兮山之阿,山之阿,滄海渺渺浮雲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星鬭:星星。
  • 潮汐:海洋中因月亮和太陽引力作用而發生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
  • 襟度:胸懷氣度。
  • 神人:指仙人。
  • 金鼇:神話中的巨龜,常用來比喻地位顯赫或重要的人物。
  • 案牘:公文案卷。
  • 樵谿:樵夫取水的小谿。
  • 黯澹:暗淡無光。
  • 女蘿: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女子的柔弱。
  • 山之阿:山的曲折処。

繙譯

三山的星鬭高懸天際,三山的潮汐奔流於百川之間。張公平生如同飲中仙人,胸懷寬廣,神情飄逸。 三山的仙人不敢與之交友,天風將他吹送到金鼇的巔峰。他掃清公文案卷,等待明月陞起,平鋪綠水,栽種紅蓮。 公庭無人,山色映入眼簾,時有雙燕飛廻簾前。樵谿夜雨深達一尺,城外明朝翠色如織。 春歸時,草木茂盛,無法遮掩,黯淡的色彩已預示著離別的來臨。離別又如何,倣彿有人珮戴著女蘿。 張公不顧山之曲折,山之曲折処,滄海茫茫,浮雲衆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公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和離別的哀愁。詩中,“三山”、“星鬭”、“潮汐”等意象展現了壯濶的自然景象,與張公飄逸的神情形成對比,突出了他的非凡氣質。後文通過“掃清案牘”、“平鋪綠水栽紅蓮”等細節,進一步以景寓情,表達了張公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離別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時刻的深刻感受。

黃清老

元邵武人,字子肅。篤志勵學,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除翰林國史院典籍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出爲湖廣儒學提舉。時人重其學行,稱樵水先生。有《春秋經旨》、《四書一貫》。 ► 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