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闈偶成呈同院諸公

射宮圍棘斷經過,閒卻秋聲太液波。 風定碧簾聞禁漏,夜殘銀燭見星河。 仙人共對青藜杖,詞客孤眠白玉坡。 弱水蓬萊三萬裏,不知何處月明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射宮:古代宮廷中的射箭場所。
  • 圍棘:指射宮周圍設置的荊棘,用以防止外人隨意進入。
  • 閒卻:閒置,停止。
  • 太液波:指宮中的太液池,波光粼粼。
  • 禁漏:宮中的計時器,漏聲象徵着時間的流逝。
  • 銀燭:銀製的蠟燭臺,這裏指點亮的蠟燭。
  • 星河:銀河,夜空中星星聚集形成的帶狀景象。
  • 青藜杖:古代仙人或隱士常用的柺杖,象徵着超脫塵世。
  • 詞客:指詩人自己,或泛指文人。
  • 白玉坡:形容牀榻或座位的高貴與潔白。
  • 弱水:傳說中難以渡過的水域,常用來比喻遙遠或難以到達的地方。
  • 蓬萊:傳說中的仙境,位於東海之中。

翻譯

射宮周圍設置了荊棘,斷絕了外人的經過,太液池的秋聲也因此閒置。 風停了,透過華麗的簾幕,可以聽見宮中計時的漏聲;夜深了,銀燭下,彷彿能看到銀河的星光。 仙人們共同對着青藜杖,而我這個詞客卻孤獨地躺在白玉般的牀榻上。 遙遠的弱水蓬萊有三萬裏之遙,不知道那裏的月光明亮多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在宮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射宮、太液池、禁漏、銀燭等宮廷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宮廷的寧靜與神祕。詩中「仙人共對青藜杖,詞客孤眠白玉坡」一句,巧妙地對比了仙人的超然與詞客的孤獨,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與對現實孤獨的感慨。結尾的「弱水蓬萊三萬裏,不知何處月明多?」則進一步以蓬萊仙境的遙遠和月光的明亮,來象徵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感悟。

黃清老

元邵武人,字子肅。篤志勵學,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除翰林國史院典籍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出爲湖廣儒學提舉。時人重其學行,稱樵水先生。有《春秋經旨》、《四書一貫》。 ► 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