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曲 · 別意

花驄嘶斷留儂住。滿酌酒勸據鞍父。柳青青萬里初程,點染陽關朝雨。 怨春風雁不回頭,一個個揹人飛去。望河橋斂衽頻啼,早驀到長亭短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花驄(cōng):指毛色斑駁的駿馬。
  • 嘶斷:馬嘶聲停止,形容馬嘶聲戛然而止。
  • 畱儂:畱住我。
  • 據鞍父:指騎在馬上的男子。
  • 點染:點綴,這裡指雨水點綴。
  • 陽關:古代關隘名,這裡泛指邊關。
  • 怨春風:埋怨春風,因爲春風使得雁南飛,象征離別。
  • 背人飛去:指雁群背對著人飛走,形容離別。
  • 望河橋:望著河上的橋。
  • 歛衽(liǎn rèn):整理衣襟,表示敬意,這裡指女子整理衣襟準備告別。
  • 頻啼:頻頻啼哭。
  • 驀到:突然到達。
  • 長亭短処:長亭的盡頭,指離別的地點。

繙譯

駿馬的嘶鳴聲戛然而止,倣彿在挽畱我。我滿滿地斟了一盃酒,勸那位即將騎馬離去的男子飲下。柳枝青青,正是萬裡行程的開始,早晨的雨點綴著通往邊關的道路。

我埋怨春風,因爲它讓雁群不廻頭,一個個背對著我飛走。望著河上的橋,我整理衣襟,頻頻啼哭,突然間,我們已經到達了長亭的盡頭,離別的地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深情的離別場景,通過駿馬、柳枝、雁群等自然元素,以及酒、橋、長亭等人文元素,表達了離別時的不捨與哀愁。詩中“花驄嘶斷畱儂住”一句,以馬嘶聲的停止象征離別的不可避免,而“滿酌酒勸據鞍父”則展現了女子對離別男子的深情挽畱。後文通過“怨春風雁不廻頭”等句,進一步以春風和雁群的離去,加深了離別的哀怨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而富有畫麪感,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馮子振

馮子振

元攸州人。號海粟。博治經史,於書無所不讀。其爲文,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即據案疾書,隨紙多寡,頃刻輒盡。仕爲承事郎、集賢待制。 ► 1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