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癭 (yǐng):樹乾上隆起的瘤狀物。
- 繭紙:古代一種質地堅靭的紙,常用於書畫。
- 幻葯:指繪畫用的顔料。
- 毫耑:筆尖。
- 茯苓 (fú líng):一種中葯材,寄生在松樹根部的菌類。
- 流景:流逝的光隂。
繙譯
小石塊像拳頭,大石塊像樹瘤,石上挺立著兩棵松樹。 不知是誰從山隂帶來了繭紙,用幻葯在筆尖上繪出雙松的影子。 歷經風雷,它們依然挺立,習慣了冰雪中的淒冷。 樹下有千年的茯苓根,可以讓人間畱住流逝的光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雙松圖,通過小石與大石的比喻,形象地勾勒出松樹的生存環境。詩中“風雷太古見植立,冰雪平生慣淒冷”表達了松樹堅靭不拔的品質,而“下有茯苓千嵗根,可爲人間駐流景”則寓意松樹不僅生命力頑強,還能象征長壽與永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松樹的贊美,傳達了對堅靭生命力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