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犯鍾司徒墓雷震遁去

既歸三尺樂斯堂,況有金函玉匣藏。 誰謂蓋棺佔定事,猶遺赫怒庇重岡。 丹忱貫石塋俱古,赤電明心山亦蒼。 千載智愚都幻化,到來賢哲自洋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wō):指日本人。
  • :侵犯。
  • 鍾司徒:指古代官職,司徒爲三公之一。
  • :墳墓。
  • 雷震:雷聲震動。
  • 遁去:逃避離去。
  • 金函玉匣:金制函(盒)和玉制匣(盒),指珍貴的文物。
  • 蓋棺:蓋上棺材。
  • 赫怒:憤怒。
  • :庇護。
  • 重岡:高大的山丘。
  • 丹忱:真誠的心意。
  • :貫穿。
  • 石塋:墳墓。
  • 赤電:紅色的閃電。
  • 心山:心霛的山嶽,指內心深処。
  • :廣大。
  • 智愚:聰明和愚昧。
  • 幻化:變幻。
  • 賢哲:賢人和智者。
  • 洋洋:形容豁達開朗。

繙譯

歸還了三尺的樂器到這座堂室,更有著金盒玉匣裡珍藏的文物。誰說蓋上棺材就結束了一切,仍畱下憤怒庇護在高山之上。真誠貫穿著古老的墳墓,紅色閃電照亮了內心深処的廣大山嶽。千年過去,聰明和愚昧都已經變幻,而賢人和智者卻自有豁達開朗之氣。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官員鍾司徒的墓地被日本人侵犯後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墓地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智者賢人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對歷史和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

林士元

明廣東瓊山人,字舜卿。正德九年進士。授行人,擢南京戶科給事中,劾都御史汪鋐等不職者數十人。累官至浙江按察使。有《學思子》、《讀經論》。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