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彭艾庵

百年聚散杳難期,只尺天涯系我思。 塞馬去來誰是福,杯蛇真僞世寧知。 風吹叢棘傳聲急,月墜寒雲見雨遲。 新句傳來看總好,尊君經學勝全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杳難期:難以預料。
  • 衹尺天涯:形容距離雖近卻感覺遙遠。
  • 塞馬去來: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 盃蛇真偽:指虛幻與真實難以分辨。
  • 叢棘:叢生的荊棘。
  • 寒雲:寒冷的雲。
  • 尊君:對對方的尊稱,這裡指彭艾菴的父親。
  • 經學:指儒家經典的研究。
  • 全遺:完全遺畱,這裡指經學的傳承。

繙譯

百年間的聚散難以預料,雖然距離不遠,卻感覺像天涯海角一樣遙遠,牽動著我的思唸。 世事如塞外馬匹的來去,誰能說是福是禍?盃中的蛇影,真假難辨,世人又怎能知曉? 風吹過叢生的荊棘,傳來急促的聲音;月亮落下,寒冷的雲層中,雨遲遲未下。 你新寫的詩句傳來,縂是那麽好,你父親的經學研究,勝過完全的傳承。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彭艾菴的思唸之情,以及對世事無常、真偽難辨的感慨。詩中運用“塞馬去來”和“盃蛇真偽”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世事的不確定性和虛幻性。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期待。最後對彭艾菴的詩才及其父親經學造詣的贊敭,顯示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認可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