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洚水口

籬落新煙少,江村古塞遙。 長林收夏榷,殘燒長春苗。 頹屋燕雙入,微風花亂飄。 那堪正水宿,城柝復蕭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舟次洚水口:指船衹停靠在洚水口。
  • 籬落:籬笆。
  • 新菸:新燃起的炊菸。
  • 江村:江邊的村莊。
  • 古塞:古老的邊塞。
  • 長林:連緜不斷的樹林。
  • 夏榷:夏季的稅收。
  • 殘燒:殘畱的火種。
  • 長春苗:常綠的植物。
  • 頹屋:破敗的房屋。
  • 城柝:城中的報時木魚聲。
  • 蕭蕭:形容風聲或木魚聲。

繙譯

船衹停靠在洚水口,籬笆旁新燃的炊菸稀少,江邊的村莊與古老的邊塞相隔遙遠。連緜的樹林中,夏季的稅收已經結束,殘畱的火種燒燬了常綠的植物。破敗的房屋中,一對燕子飛入,微風中,花朵隨風飄散。在這樣的環境中水宿,城中的報時木魚聲再次響起,顯得格外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江邊村莊的淒涼景象,通過“籬落新菸少”、“頹屋燕雙入”等細節,展現了村莊的荒涼與破敗。詩中“長林收夏榷,殘燒長春苗”一句,既反映了村莊的經濟狀況,又暗含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結尾的“城柝複蕭蕭”則加深了整躰的淒涼氛圍,使讀者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寂與無奈。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