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曲

嶕石崚嶒障逝波,鷓鴣啼處女郎歌。 灘流已隔梅關遠,猶問還家路幾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嶕石:高聳的岩石。嶕(jiāo)。
  • 崚嶒:形容山石高聳、險峻。崚(léng)嶒(céng)。
  • 障逝波:阻擋流逝的水波。
  • 鷓鴣:一種鳥,常用於詩歌中象徵離別或思鄉。鷓(zhè)鴣(gū)。
  • 梅關:地名,位於今江西省與廣東省交界處,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翻譯

高聳險峻的岩石阻擋着流逝的江水,鷓鴣鳥啼鳴中,女郎輕唱着歌。雖然已經遠離了梅關的險灘,但仍不斷詢問回家的路還有多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贛江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詩中「嶕石崚嶒障逝波」一句,既展現了江邊岩石的雄偉,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堅定與執着。而「鷓鴣啼處女郎歌」則以動聽的歌聲和鷓鴣的啼鳴,增添了詩中的離愁別緒。最後兩句「灘流已隔梅關遠,猶問還家路幾多」,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歸途的渴望和對家鄉的眷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思鄉之作。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