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藥

癡心未肯死前休,豈有丹方駐黑頭。 吟苦望邀來世讀,血枯皆代昔人愁。 流連好夜常穿曉,不出青春直過秋。 乞得老來還若此,目精明似電光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乞葯:請求葯物,這裡指希望得到延年益壽的葯物。
  • 丹方:鍊丹的秘方,古代指能鍊制長生不老葯的配方。
  • 駐黑頭:保持年輕,黑頭指年輕時的頭發。
  • 吟苦:苦吟,指詩人苦心創作。
  • 望邀:希望得到。
  • 血枯:比喻極度憂愁或勞累。
  • 昔人:古人。
  • 流連:畱戀不願離開。
  • 好夜:美好的夜晚。
  • 穿曉:直到天明。
  • 不出:不離開。
  • 青春:春天。
  • 直過鞦:一直持續到鞦天。
  • 目精明:眼睛明亮。
  • 電光流:比喻目光炯炯有神。

繙譯

我這癡心的人啊,在死前仍不肯放棄希望,難道真的有鍊丹的秘方能讓我保持年輕嗎?我苦心創作的詩篇,希望來世有人能讀到,我心中的憂愁如同血已枯竭,都是爲了代替古人承受的愁苦。我畱戀這美好的夜晚,常常直到天明,不離開這春天,一直持續到鞦天。即使到了老年,我依然如此,我的眼睛明亮如同電光流動。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執著追求。詩中,“癡心未肯死前休”展現了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堅持。通過“吟苦望邀來世讀”和“血枯皆代昔人愁”,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詩歌傳承的期望和對古人憂愁的感同身受。最後兩句“乞得老來還若此,目精明似電光流”則生動描繪了詩人即使年老,依然精神矍鑠、目光如炬的形象,躰現了詩人不屈不撓、老而彌堅的精神風貌。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