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書翰林作

舊事弘文館,新恩翰墨林。 瓊軒開麗澤,天路合朋簪。 歲月諸儒論,風雲列聖心。 何人種桃李,於此欲成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弘文館:古代的學術機構,類似於現代的研究院或圖書館。
  • 翰墨林:指文學或學術界,比喻文學或學術的聚集地。
  • 瓊軒:華美的房屋或書房。
  • 麗澤:美好的水澤,比喻美好的環境或學術氛圍。
  • 天路:比喻通往高深學問或精神境界的道路。
  • 朋簪:朋友間的交往,這裏指學術交流。
  • 諸儒:指衆多學者。
  • 風雲:比喻時勢或政治局勢。
  • 列聖心:指歷代聖賢的思想或教誨。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
  • 成陰:比喻培養出有成就的人才。

翻譯

回憶起在弘文館的舊時光,現在又在新恩賜的翰墨林中。 華美的書房裏,美好的學術氛圍中,天路之上,學者們相互交流。 衆多學者討論着歲月的變遷,風雲變幻中,列聖的心意得以傳承。 誰在這裏種下了桃李,期望它們能在這裏成長爲參天大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學術機構中的經歷和對學術傳承的期望。詩中通過「弘文館」與「翰墨林」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從舊時光到新環境的轉變。華美的「瓊軒」與「麗澤」描繪了學術氛圍的美好,而「天路」與「朋簪」則表達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和追求高深學問的決心。最後,通過「種桃李」與「成陰」的比喻,寄託了作者對培養後繼人才的深切期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