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府題作唐體五首昔昔鹽

明月三五二八夜,春風絲竹管絃時。 若復不飲獨歸去,空留可憐持與誰。 雞黍寒家崇漢臘,虹樑曉日豔胡姬。 人閒烏白馬生角,一醉君前渾不知。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昔昔鹽:樂府曲名,此處用作詩題。
  • 三五二八夜:指農曆十五和十六的夜晚,即滿月之夜。
  • 絲竹管絃:泛指各種樂器,這裏指音樂。
  • 若復不飲:如果再不飲酒。
  • 獨歸去:獨自回去。
  • 空留可憐:徒留可憐之物。
  • 持與誰:拿給誰。
  • 雞黍:指農家飯菜。
  • 漢臘:漢代的臘祭,這裏指傳統的節日。
  • 虹梁:形容建築的梁木如彩虹般美麗。
  • 曉日:早晨的陽光。
  • 豔胡姬:美麗的胡人女子。
  • 人閒:人間。
  • 烏白馬生角: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 一醉君前:在君王或重要人物面前大醉。
  • 渾不知:完全不知道。

翻譯

在農曆十五和十六的明月之夜,春風中傳來絲竹管絃的音樂。如果此時不飲酒獨自歸去,那留下的可憐之物又能拿給誰呢?

家中的雞黍慶祝着漢代的臘祭,早晨的陽光照在如彩虹般美麗的梁木上,映照着美麗的胡人女子。人間的事情如同烏馬生出白角一樣不可能,我寧願在君王面前大醉一場,完全不知道世間的煩惱。

賞析

這首作品以樂府古題創作,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表達了詩人對於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明月三五二八夜」和「春風絲竹管絃時」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充滿音樂的夜晚,而「若復不飲獨歸去」則流露出詩人對於享受當下的渴望。後半部分通過對「雞黍寒家」和「虹梁曉日」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繁華世界的淡漠。最後,「一醉君前渾不知」則表達了詩人希望借酒忘憂,超脫塵世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人生哲學。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