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龔蘅圃駕部遊光孝寺出城過長壽石濂精舍韻二首

未論人天最上乘,水雲深處總輸僧。 長江好縱登樓目,短景難爲系日繩。 款客茶瓜無俗物,留人衣袂有蒼藤。 遠公不厭攢眉客,臘酒相過或可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即依照別人詩中所用的韻作詩。
  • 龔蘅圃駕部: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光孝寺:寺廟名。
  • 長壽石濂精舍:地名,可能是一處修行或居住的地方。
  • 人天最上乘: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 水雲深處:比喻隱居或修行的地方。
  • 輸僧:比不上僧人。
  • 長江好縱登樓目:長江邊登樓遠望是件暢快的事。
  • 短景難爲系日繩:時間短暫,難以留住。
  • 款客茶瓜無俗物:招待客人的茶和瓜果都是清雅之物。
  • 留人衣袂有蒼藤:離開時衣袖上留下了蒼藤的痕跡,形容環境清幽。
  • 遠公不厭攢眉客:遠公(可能指高僧)不嫌棄皺眉的客人,即不計較客人的態度。
  • 臘酒相過或可仍:臘月裏相聚飲酒,或許還可以繼續。

翻譯

不必談論佛教的最高境界,水雲深處的隱居生活總是比不上僧人的。 在長江邊登樓遠望是件暢快的事,但時間短暫,難以留住。 招待客人的茶和瓜果都是清雅之物,離開時衣袖上留下了蒼藤的痕跡。 高僧不嫌棄皺眉的客人,臘月裏相聚飲酒,或許還可以繼續。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對光孝寺和長壽石濂精舍的描繪,展現了清幽的環境和僧人的超脫。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友情和相聚時光的珍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