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姑惡:指婆婆的惡名或惡行。
- 麥花老:麥子已經成熟,花期已過。
- 姑惡聲聲啼不了:形容婆婆的惡名或惡行被不斷提及,無法停止。
- 傷風教:損害了社會風氣和道德教育。
- 噫:嘆詞,表示悲嘆或感慨。
- 君雖不仁臣當忠:即使君主不仁慈,臣子也應當忠誠。
- 父雖不慈子當孝: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也應當孝順。
翻譯
村莊南北的麥子已經成熟,花期已過,而婆婆的惡名卻不斷被提及,無法停止。有的媳婦不贍養婆婆反而怨恨婆婆,至今這件事損害了社會風氣和道德教育。唉,即使君主不仁慈,臣子也應當忠誠;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也應當孝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個村莊中媳婦對婆婆的不孝行爲,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道德問題。詩中「姑惡聲聲啼不了」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婆婆惡名遠揚的情景,而「有姑不養反怨姑」則直接指出了媳婦的不孝行爲。最後兩句「君雖不仁臣當忠,父雖不慈子當孝」,則是對傳統忠孝觀念的強調,表達了作者對於社會道德風氣的關切和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具體的社會現象揭示了普遍的道德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