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 蘇洵
騷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 況此霜下傑,清芬絕蘭茝。 氣稟金行秀,德備黄中美。 古來鶴髮翁,餐英飲其水。 但恐蓬藋傷,課僕加料理。
拼音

所属合集

#菊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騷人:原指屈原或《離騷》的作者,後泛指詩人。
  • 奇思:奇妙的構思、想法。
  • 蘭茝(chǎi):蘭和茝,皆香草名。
  • 氣稟(bǐng):指天賦,稟受自然之氣。
  • 金行:古代五行學說以金配秋,故指秋季。
  • 黃中:指內里美好。
  • 餐英:採食花片。指以花爲食,形容超脫塵世的生活。
  • 蓬藋(diào):蓬草和藋草,泛指雜草。
  • 課僕:督促僕人。

翻譯

詩人們總是充滿奇妙的構思與想法,常用香草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何況菊花更是這寒霜之下的傑出之物,它清幽的芬芳遠遠超過蘭草和茝草。菊花稟受了秋天的美好氣質,具備內裏和外表皆美的品德。自古以來那些白髮蒼蒼的老者們,採食菊花花瓣,飲用菊花上的露水。我只擔心那些雜草會損傷到菊花,便督促僕人多多用心精心照料它們。

賞析

這首詩通過菊花的形象層層深入地展現其品德與價值。開篇以詩人愛用香草比君子起筆,引出菊花這「霜下傑」,強調其芬芳勝過蘭茝,突出菊花在詩人心中超越普通香草的地位。接着從稟賦和品德兩方面誇讚菊花,它得益於秋季的大自然,有着內外兼修的美好品質。詩中引用古時老者「餐英飲其水」的典故,暗示菊花超凡脫俗的特質,也表達出古人對其高潔品質的崇尚與追求。最後詩人落到自身對菊花的關懷上,害怕雜草傷害到菊花而吩咐僕人照顧,體現出對菊花真切的呵護之情,側面映襯出菊花珍貴、嬌嫩,也從整體上表達了詩人對菊花高尚品格的深深讚賞與愛惜,借菊花之品凸顯自身追求高潔品質的志向 。

蘇洵

蘇洵

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