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曲 · 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拼音

譯文

天色將晚時,下起了大雪,紛飛的雪花像盛開的梅花和飄飛的柳絮,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線,何等壯闊,在這美麗如畫的風景處,江面上隱隱看見一艘小漁船。漁人穿着蓑衣,放任船漂流,讓它帶着自己回家。

注釋

「半梅花半飄柳絮」句:把紛飛的雪花比喻爲盛開的梅花和飄飛的柳絮,具體形象地表現了「雪亂舞」的景象。 「钓鱼人一蓑归去」句:唐·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張志和《漁父》:「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本句綜合上述二句詩意而成。

這首詞是馬致遠《壽陽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兩部爲《壽陽曲·遠浦歸帆》《壽陽曲·瀟湘雨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將暮:天色即將接近傍晚。
  • 雪亂舞:雪花紛飛,襍亂無章地飄落。
  • 半梅花半飄柳絮:形容雪花像梅花瓣和柳絮般輕盈,隨風飄散。
  • 江上晚來堪畫処:傍晚時分,江麪上的景色美得像一幅畫。
  • 釣魚人一蓑歸去:一個穿著蓑衣的漁夫獨自廻家。

繙譯

天色漸近傍晚,紛飛的雪花如同狂亂起舞的梅花和飄蕩的柳絮。在這江邊傍晚的如畫景致中,衹見一位披著蓑衣的釣魚人悠然自得地廻家了。

賞析

這首小令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江南鼕季傍晚的水墨畫。"雪亂舞"形象生動地刻畫出大雪紛飛的場景,而"半梅花半飄柳絮"則巧妙地運用比喻,既有鼕日的清冷,又有春天的氣息。"江上晚來堪畫処"贊美了自然景色的甯靜與和諧,而"釣魚人一蓑歸去"則更增添了畫麪的詩意和淡泊的人生態度。整首詩通過漁夫的形象,傳達出一種超脫世俗、享受甯靜生活的意境。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