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髙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䕶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緑葉恐彫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馥馥(fù fù):形容香氣濃郁。
  • 高堂:高大的廳堂,這裏指富貴人家的住所。
  • 天時:天然的時運。這裏指蘭草在深山裏自然生長所適應的氣候條件。
  • 本鄉:故鄉,這裏指蘭草原本生長的深山環境。
  • 長養:培育、養護。
  • :落下。
  • 雕傷:遭受損傷而凋謝。

翻譯

蘭花生長在幽深的山林之中,不斷散發着濃郁清幽的香氣。偶然間被世人欣賞到,就被移栽到了高大華麗的廳堂裏。離開了深山,它失去了天然的氣候條件滋養,根鬚也離開了原本生長的故土。雖然受到人們的愛惜和呵護,可是培育養護的方式卻不得當。到了寒冷的冬天,霜雪紛紛飄落,那些翠綠的葉子恐怕就要遭受損傷而凋零了。哪裏比得上在山林溝壑之間自在生長,到了時節便自然而然地吐露芬芳。

賞析

這首詩以蘭草爲主題,借蘭草的遭遇來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前兩句描繪了蘭草在深山裏自然生長、散發幽香的美好狀態,展現出其不慕名利、本性清幽的特質。「偶爲世人賞,移之置高堂」,一個轉折,寫出蘭草被移栽到高堂的命運變化。接下來「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兩句,強調移栽後蘭草生長環境的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利因素,它失去了原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儘管有人愛護,但因養育方法不當,讓蘭草在寒冬面臨困境,「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進一步渲染了蘭草處境的艱難。結尾「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點明主旨,通過對比,鮮明地表達出蘭草應迴歸山林,順應自然生長才是最好的狀態。詩人借蘭草寓意人應順應自然,保持本真,不要因外界的追捧和誘惑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否則可能會陷入困境。整首詩語言簡潔質樸卻意味深長,用蘭草這一具體形象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 。

陳汝言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惟允,號秋水,陳汝秩弟。與兄齊名,有大髯、小髯之稱。工詩善畫。倜儻知兵,嘗參張士誠軍事。洪武初以薦任濟南經歷。坐事死,臨難從容繪畫,畫畢就刑。有《秋水軒詩稿》。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