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辛丑嵗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口號

嵗暮多烈風,同雲復冥冥。 邅迴百里間,亦似千里情。 憶我寒梅花,兹晨笑柴荆。 喧啾下鳥雀,剥啄來友生。 豈知孤篷下,一笑雙眼明。 決決文凘流,遥遥巖岫平。 舟重既晨發,路迷且宵征。 所欣豐嵗祥,農鳸可以耕。 兼悲凍死骨,不見蔓草縈。 一觴酬袁安,媿爾千秋名。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邅(zhān)回:形容路途艱難曲折。
  • 同雲:下雪前均勻密佈的陰雲。
  • 冥冥:昏暗的樣子。
  • 剝啄:敲門聲。
  • 文凘(sī):有花紋的薄冰。
  • 農鳸(gǔ):農忙時節。鳸,古書上說的一種候鳥。

翻譯

年末常有猛烈的風,同雲又佈滿天空陰沉沉的。在艱難曲折的百里路途間,心情也似有千里之遙般沉重。想起我那在寒冷中綻放的梅花,今天早晨在柴門荊扉處歡笑。喧鬧的鳥雀嘰嘰喳喳飛下,傳來敲門聲是朋友到來。哪裏知道在孤單的船篷下,一笑就使得雙眼明亮起來。河面上有紋路清晰的薄冰流淌,遠處的山岩和峯巒平坦。船重只好早上出發,道路迷失就夜間前行。可喜的是豐收之年的吉祥,農忙時節可以去耕種。同時也爲凍死的人悲哀,不見那纏繞的蔓草。一杯酒敬給袁安,慚愧不如你那千秋的美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冬日返家途中的所見所感。開頭通過對惡劣天氣和艱難路途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氛圍。接着回憶家中的寒梅和朋友來訪,帶來些許溫暖與喜悅。而後描寫了途中的景色和行程的艱難。詩中既表達了對豐歲的欣喜,也流露出對凍死之人的悲憫。以袁安作比,體現自己的慚愧與感慨。全詩情感豐富,情景交融,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