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火鳳辭

歌聲扇後出,妝影鏡中輕。 未能令掩笑,何處慾障聲。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 莫見雙嚬斂,疑人含笑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扇後出:指歌聲從扇子後傳出,可能是在宴會或聚會中,女子唱歌時遮掩面龐。
  • 妝影:女子化妝時的倒影,形容女子的美麗和精緻。
  • :輕盈,此處形容歌聲和身影的靈動。
  • 掩笑:隱藏笑聲,可能是害羞或故意掩飾情感。
  • 障聲:遮擋聲音,可能是指女子用扇子等物遮住自己的歌聲。
  • 知音:瞭解並欣賞她歌聲的人,比喻懂得她心思的人。
  • 不惑:不受迷惑,此處指知音能理解她的真意。
  • 得念:明白心意,理解她所想表達的情感。
  • 雙嚬斂:雙眉微蹙,表示女子可能在假裝嚴肅或者有所思。
  • 疑人含笑情:讓人誤以爲她在微笑,其實可能是在深思。

翻譯

在扇影后輕輕響起的歌聲,如鏡中映照的妝容般輕盈。她不想讓笑聲泄露,卻不知如何遮住那動人的旋律。真正懂得她的人,自然不會誤解,他們能清晰地感知到她的每一絲心意。不要只看到她雙眉微皺,以爲她在含笑深藏,其實她可能正沉浸在深深的思緒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女子在社交場合中的微妙情緒。她通過歌聲和舉止傳達情感,卻又巧妙地試圖隱藏。詩人李百藥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女子的內心世界,知音的存在則增添了詩的溫情與哲理。整首詩如同一幅動態的畫面,展現了古代女子的優雅與矜持,以及她們與知音之間的心照不宣。

李百藥

李百藥

唐定州安平人,字重規。李德林子。幼多病,祖母以百藥名之。七歲能屬文,號奇童。隋時授太子舍人兼東宮學士,後歸唐。受譖,流涇州。太宗重其才名,召拜中書舍人,賜爵安平縣男,詔修定《五禮》、律令,撰《齊書》。累官至宗正卿,爵爲子。百藥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繼,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鬱,尤長於五言詩。卒諡康。所撰《齊書》行於時。有集。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