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遊道場山宿清公房與成父同行二首 其二

澗石縈紆紫竹叢,晴雲吹落水晶宮。 夜寒身宿群峰頂,花盡春歸萬木中。 儻買山田營破屋,時過僧寺駕孤篷。 只應渺渺軒前路,杖履長陪鶴髮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縈紆(yíng yū):盤旋彎曲;迴旋曲折。
  • (tǎng):表示假設,如果。

翻譯

山澗中的石頭盤旋在紫竹叢中,晴朗的雲彩彷彿吹落在水晶宮上。夜晚寒冷身體住在羣峯頂上,花兒落盡春天歸去在萬木之中。倘若購置山田營造破屋,時常經過僧寺駕駛孤篷小船。只應在那渺渺的軒前路上,拄着柺杖穿着鞋子長久地陪伴着白髮老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道場山的景色與氛圍。詩中先寫了山澗石與紫竹、晴雲與水晶宮的景緻,營造出一種空靈而美妙的意境。接着描述在寒冷的夜晚宿於羣峯頂,感受着春天離去後萬木的變化,傳達出一種寂靜與時光流逝之感。後面兩句則表達了一種可能的生活設想和對與老翁長久相伴的期待。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淡雅,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心境的描繪,展現出詩人對這片山水的喜愛以及對某種寧靜生活的嚮往。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