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流民操
哀哉流民!
為鬼非鬼,為人非人。
哀哉流民!
男子無縕袍,婦女無完裙。
哀哉流民!
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
哀哉流民!
晝行絕煙火,夜宿依星辰。
哀哉流民!
父不子厥子,子不親厥親。
哀哉流民!
言辭不忍聽,號哭不忍聞。
哀哉流民!
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
哀哉流民!
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
哀哉流民!
一女易斗粟,一兒錢數文。
哀哉流民!
甚至不得將,割愛委路塵。
哀哉流民!
何時天雨粟,使女俱生存。
哀哉流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縕(yùn)袍:以亂麻爲絮的袍子。
- 厥:其。
- 將:攜帶。
- 委:丟棄。
翻譯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他們既不像鬼可又不是正常的人樣。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男人沒有像樣保暖的舊棉衣,女人連件完整的裙子都沒有。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只能剝下樹皮來吃,挖掘草根來充飢。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白天趕路找不到生火做飯的條件,夜晚只能露天依靠星辰之光來歇息。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父親沒辦法養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也無法親近自己的雙親。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他們的哭訴讓人不忍心聽,嚎哭聲實在不忍聽聞。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早上都不敢保證能活到晚上,晚上也不敢保證能熬到清晨。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死去的人在路上到處都是,活着的人也和死人差不多。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用一個女兒才能換一斗小米,一個兒子只能賣幾文錢。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甚至連這點錢物都換不到,只能忍痛把孩子丟棄在路邊。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什麼時候天上能下糧食雨,能讓大家都活下去。 可憐啊那些四處流亡的百姓!
賞析
這首《哀流民操》深切地反映了流民在災荒年間悲慘的生活狀況。作者以反覆詠歎「哀哉流民」爲線索,從多個角度層層深入地描繪流民困境。從衣着襤褸、食不果腹,到風餐露宿甚至家庭離散,詩中描寫的每一個場景都令人觸目驚心,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流民悲慘生活的全景圖。同時,詩中樸實直白的語言,飽含着作者對災民深切的同情,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無奈與悲憤之情,也進一步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百姓生存的艱難,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感染力,能引發讀者對民生疾苦和社會問題的深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