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道省悟黃粱夢 · 第四折
〔倘秀才〕你早則省得浮世風燈石火,再休戀兒女神珠玉顆。咱人百歲光陰有幾何?端的日月去,似攛梭,想你那受過的坎坷。
〔滾繡球〕你夢兒裏見了麼,心兒裏省得麼?這一覺睡早經了二十年兵火。覺來也依舊存活,瓢古[1]自放在竈窩,驢古[2]自映着樹科。睡朦朧無多一和,半霎兒改變了山河。兀的是黃粱未熟榮華盡,世態才知鬢髮皤,早則人事蹉跎。
拼音
賞析
《黃粱夢》第四折爲紅字李二執筆。紅字李二是金末元初著名教坊藝人劉耍和的女婿。他自己也是一個著名的教坊藝人。他除了參加《黃粱夢》的寫作外,還編過五本水滸戲,寫揚雄、武松、李逵、張弘的故事。《黃粱夢》寫鍾離權在邯鄲打火店度脫呂洞賓的故事,第四折演述呂洞賓在夢中歷經磨難、發配牢城,途中借宿在一個草菴裏,一雙兒女竟被草菴主人的兒子摔死,自身又被人仗劍追殺,及至大驚而醒,終於悟道出家。〔倘秀才〕、〔滾繡球〕兩支曲詞是鍾離權在呂洞賓經歷了夢中幻景後勸化其歸道之言。
曲詞中“風燈”、“石火”,用以比喻世相無常,人生短促。風中燈說不定什麼時候被吹滅,擊石所發生的火星,一發即滅,一切都是虛幻的,短暫的。這是出家人常說的警世語,唐宋詩中亦每有提及。白居易曰:“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之二)蘇軾也說:“後事視今如視昔,過眼百世如風燈。”(《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他們的感慨代表了中國封建士人對人生滲着悲涼的冷靜觀察。《黃粱夢》雜劇繼承了這一傳統,但又不只是告訴人們“富貴如過眼煙雲”,而是揭示了統治階級的醜惡,表現了強烈的否定現實的態度。這種思想在本折其他曲辭中有明顯的表露。本文選引的兩支曲調,乃作者借鍾離權之口,與呂洞賓夢中經歷的人生坎坷,表現了厭世思想,並進而對整個人生、世事的紛擾表示哀傷、厭倦,尋找躲避現實的道路。這種思想雖然不無消極,但對封建社會卻也具有破壞腐蝕的作用。
這一折的曲詞與馬致遠第一折曲詞比較,用語更爲通俗淺顯,不似馬致遠詞采宏麗、疏放、老健。什麼“攛梭”、“竈窩”、“樹科”等等,都是日常俗語。襯字也多爲口語,作爲警世語顯然沒有馬致遠詞的意境,卻也能做到言淺意深,讓人有回味的餘地。
這套曲詞用“歌戈”韻,〔倘秀才〕多押仄聲韻,“火”、“顆”、“坷”爲上聲,“何”、“梭”爲平聲;〔滾繡球〕主要押平聲韻,“麼”、“窩”、“科”、“和”、“河”、“皤”、“跎”爲平聲,“火”爲上聲。這兩個曲牌經常連用,聲韻調和,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