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 · 四塊玉 · 巫山廟

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襄王謾說陽臺夢。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怎捱十二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呂:宮調名。
  • 四塊玉:曲牌名。
  • 巫山廟:在今重慶市巫山縣東,傳說爲祭祀巫山神女之地 。
  • 暮雨、朝雲:宋玉《高唐賦序》裏說,楚懷王遊高唐,夢中與巫山神女相會,神女臨別時說自己「旦爲朝雲,暮爲行雨」。後世常用「朝雲暮雨」指男女歡會。
  • 襄王:楚襄王,楚懷王之子。
  • 謾(màn)說:徒然說,亂說。
  • 陽臺夢:指與神女歡會的夢境。宋玉《高唐賦序》載,楚襄王夢與神女在陽臺相會,神女自薦枕蓆。
  • 捱(ái):忍受,這裏有面對之意。
  • 十二峯:指巫山十二峯,即神女峯、翠屏峯、朝雲峯等,在巫山縣東,以神女峯最爲著名。

翻譯

傍晚降雨迎來,清晨飄雲送離,那朝雲暮雨終究都沒了蹤跡。楚襄王徒勞地講述着陽臺一夢。雲彩飄來終究是虛幻一場,雨滴落下同樣是虛幻一場。如此又怎能面對那巫山上的十二峯?

賞析

這首小令以巫山神女的傳說爲依託展開。作者借襄王夢會神女的典故,展現了一種夢幻與現實的落差。「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描繪出朝雲暮雨飄忽不定、來去匆匆,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襄王謾說陽臺夢」批判襄王空有美好的夢境,卻無法將其變爲現實。「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兩句將這種虛幻感進一步強化,言一切不過是虛幻泡影。最後「怎捱十二峯」以面對十二峯的無奈與落寞收尾,既呼應巫山神女傳說,又表達出作者內心深處對世事無常、美好難留的感慨,引發對於人生種種幻夢般境遇的思考 。整體意境空靈虛幻,情感略帶惆悵。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