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玉

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 二頃田,一具牛,飽後休。佐國心,拿雲手,命裏無時莫剛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躍馬常食肉:騎着高頭大馬,常常吃到肉食,形容生活富貴。
  • 一具牛:一頭牛。
  • 拿雲手:比喻有高遠志向和高強本領。拿雲,比喻志向高遠。

翻譯

帶着野花,提着村釀的酒,煩惱怎麼能夠涌上心頭。誰能總是騎着駿馬,過着每餐有肉的富足生活呢?有兩頃田地,一頭耕牛,吃飽之後便別再多求。有着輔佐國家的志向,擁有能凌雲的本領,可要是命中註定沒有那機遇就別勉強追求。

賞析

這首《四塊玉》體現了馬致遠獨特的人生態度與心境。前幾句描述一種閒適自在、簡單質樸的田園生活,帶着野花、喝着村酒,盡顯愜意,遠離煩惱,表達出對這種平淡生活的嚮往。以「誰能躍馬常食肉」反問,揭示出富貴生活並非人人可得。「二頃田,一具牛,飽後休」具體描繪出一種低慾望、易滿足的生活理想。後半部分筆鋒一轉,「佐國心,拿雲手」表明自己也曾有宏大的政治抱負與超凡本領,但「命裏無時莫剛求」又流露出一種無奈與豁達,在追求理想不得的時候,選擇順應命運,放下執念。整體意境既透露出田園生活的悠然,又夾雜着對人生追求的複雜感慨,語言質樸卻富有深意,給人以深刻的啓迪。

馬致遠

馬致遠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