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

· 戴聖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拼音

譯文

盡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會知道它的美味的;盡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學習也不會了解它的好處。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篇說:“(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注釋

旨:美味。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兌(yuè)命》:即《説(yuè)命》,《尙書》中的一篇。 學(xiào)學半: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个“學”同“斅(xiào)”,教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嘉肴:美味的菜肴。嘉,好、美。肴,做熟的魚肉等。
  • :味美。
  • 至道:最好的道理。
  • :睏惑。

繙譯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不會知道它的益処。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睏惑,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賞析

這段文字運用類比的手法,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類比“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生動形象地說明親身學習的重要性。接著闡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強調教和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文章言簡意賅,邏輯清晰,是對教育和學習關系的深刻洞察和縂結。

戴聖

戴聖

戴聖,生卒年不詳,字次君,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爲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