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不調病一月餘

· 方回
不肯中和按故常,膈痰鼻涕更頭瘍。 塵飛泥涴三春盡,熱熯寒僵一月強。 乍把酒杯嫌藥氣,屢翻詩卷寫醫方。 年年憶得古人語,端午綿衣未可藏。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和:指身體陰陽平衡的狀態。
  • 膈痰:胸膈間的痰液。
  • 鼻涕:鼻腔分泌物。
  • 頭瘍:頭部瘡瘍。
  • 塵飛泥涴:塵土飛揚,泥水濺污。
  • 熱熯:炎熱。
  • 寒僵:寒冷導致身體僵硬。
  • 藥氣:藥物的氣味。
  • 詩卷:詩集。
  • 醫方:治療疾病的處方。
  •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中國傳統節日。
  • 綿衣:棉衣。

翻譯

身體不再保持陰陽平衡,按照常規調理已無濟於事,胸膈間有痰,鼻涕不斷,頭部還生了瘡。 三春已過,塵土飛揚,泥水濺污,天氣炎熱,寒冷又使身體僵硬,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個月。 偶爾拿起酒杯,卻嫌藥味太重,頻繁翻閱詩集,記錄醫治的方子。 每年都會想起古人的話,端午節時,棉衣還不能收起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作者因身體不適而經歷的一個月,反映了身體的痛苦和生活的無奈。詩中通過「膈痰鼻涕」、「頭瘍」等具體症狀,生動地描繪了病痛的折磨。同時,通過「塵飛泥涴」、「熱熯寒僵」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最後引用古人的話,提醒人們在端午節時仍需注意保暖,體現了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