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午六月:指農曆六月的某一年,具體年份需根據甲午年推算。
- 柔川: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地主:此處指當地的負責人或主人。
- 金張: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黃奧: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桐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烏巖: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竹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人煙:指居民聚居的地方。
- 接壤:相鄰,邊界相連。
- 江路:江邊的道路。
- 兵火:戰爭的火焰,指戰亂。
- 無家:沒有固定的居所。
- 越吟:越地的詩歌,此處指共同吟詠。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華髮:白髮,指年老。
- 病傷:因病而感到的痛苦。
翻譯
巷南巷北我們常相見,與金張的友誼最爲深厚。 記得曾穿過桐嶺在黃奧宿夜,烏巖對望着竹溪的陰涼。 人煙稠密,江路相連,戰火中我們無家可歸,共同吟詠越地的詩歌。 打算在清爽的秋天裏稍作疏散,卻不忍看到自己因病而生的白髮和傷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病中對往昔友誼和共同經歷的懷念,以及對戰亂中無家可歸的感慨。詩中通過地名的提及,勾勒出一幅幅具體的場景,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末句「不堪華髮病傷心」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和疾病折磨的無奈與哀傷。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黃岩人。至正間,嘗三中省試。方谷珍亂,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從,遂死於難。應夢虎作詩吊之,有「嵇康未必輕鍾會,黃祖何曾愛禰衡」之句。今讀其詩,纏綿感慨,多出入於二李之間。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諸詩,則忠君愛國之心,固藹然溢於言外也。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