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良惠
君從澄江來,還望澄江去。
澄江渺千里,孰是君歸處。
連連波上山,歷歷沙邊樹。
長安多親知,青雲在指顧。
一行拂塵衣,高意竟莫禦。
淩江望農煙,憩石呼晚渡。
芳阡笑兒童,佳木散徒御。
問訊釣魚竿,汀洲未雲暮。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澄江:清澈的江水。讀音爲(chéng jiāng)
- 渺:形容水寬廣無際。(miǎo)
- 孰:誰,哪個。(shú)
- 連連:連續不斷的樣子。
-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 親知:親戚朋友。
- 青雲:比喻高位或遠大的志向。
- 指顧:手指目顧,形容行動迅速。
- 禦:同「御」,抵擋,阻止。(yù)
- 淩江:指江邊。「淩」同「凌」。(líng)
- 農煙:農家的炊煙。
- 徒御:步行者和駕車者。
- 芳阡:散發着芳香的田間小路。
- 汀洲:水邊平地。(tīng zhōu)
翻譯
你從澄江而來,又望着澄江離去。 澄江寬廣綿延千里,哪裏纔是你歸去的地方呢。 江水連續不斷地涌向山上,沙邊的樹木清晰分明。 在長安有許多親戚朋友,高位顯爵也在你的掌握之中。 你拂去身上的塵土,那高遠的志向無人能夠阻攔。 站在江邊望着農家的炊煙,在石頭上休息呼喊着招呼晚渡的船。 散發着芳香的田間小路上兒童歡笑,美好的樹木旁行人與車伕在休憩。 打聽一下釣魚竿的情況,水邊平地上天色還未晚。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顧清爲送別夏良惠而作。詩的開頭通過「澄江」這一地點,點明瞭友人的來處和去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不捨和對其歸處的關切。接着描述了江邊的景色,如江水、沙邊樹等,烘托出一種悠遠的氛圍。詩中提到友人在長安有衆多親知,且有望成就一番事業,展現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後面幾句通過描寫江邊的生活場景,如望農煙、呼晚渡、兒童笑等,增添了生活氣息,也使送別之情更加真摯。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的不捨,又有對友人未來的期待和祝福。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承天門迎駕和九和殿講 》 —— [ 明 ] 顧清
- 《 時雨用東圃韻寫懷兼惠柳木壺矢 》 —— [ 明 ] 顧清
- 《 天彝生日鄉里諸公會於小園賦鶴亭芝瑞詩各次其韻奉謝其三 》 —— [ 明 ] 顧清
- 《 同年胡鎮之輓詩 》 —— [ 明 ] 顧清
- 《 記蠍 》 —— [ 明 ] 顧清
- 《 閏四月三日北莊分秧約味苓同觀與聯句 》 —— [ 明 ] 顧清
- 《 予既賦京城見鱸有曉之者曰此名大口魚北州素有似鱸而實非也昔人謂蟛蜞爲蟹予何以異焉乃疊前韻 》 —— [ 明 ] 顧清
- 《 吳汝玉自公安赴會試以例格不許 》 —— [ 明 ] 顧清
相关推荐
- 《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張儀樓 》 —— [ 唐 ] 姚康
- 《 季夏買舟白水將赴楚蘄阻雨未發卻寄仁和宋爾孚明府 》 —— [ 明 ] 郭之奇
- 《 甲午季夏閉關 》 —— [ 清 ] 孫廷鐸
- 《 倪文舉寺簿輓詩三首 》 —— [ 宋 ] 曾協
- 《 弘治甲子夏六月巡新繁道由田塍睹禾稼有感二首 》 —— [ 明 ] 蘇葵
- 《 題四季畫爲王僉憲作 》 —— [ 元 ] 貢性之
- 《 庚辰六月陪謹齋準軒雅山遊西禪超師院以柳詩道人庭宇靜分韻約有興即賦餘得庭字時小寐禪牀風雨適至遂賦宇字 》 —— [ 宋 ] 黎廷瑞
- 《 比日風雨甚異山下人云此六月龍會時也中頂有會龍洞予嘗遊焉賦詩記其事今感之有作寄趙德鱗 》 —— [ 宋 ] 晁說之